各二级院部:
为提升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赛执委函〔2022〕49 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鲁教职函〔2022〕33 号),决定举办2023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 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 的能力,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察因材施教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二)教学设计。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各环节,杜绝各种形式主义。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等。
(三)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开展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深度学习,采用相关软件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技能)课程应注意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合理创设数字化学习和实习实训情境,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四)教学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关注育人成效,检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五)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
三、比赛分组及报名要求
(一)比赛分组
大赛分设3个报名组别。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
中不少于16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课。
3.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 中不少于 16 学时连续、完整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或专 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参赛内容中体现教 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
(二)报名要求
1.各二级院部在院部选拔的基础上,参照参赛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推荐参加校级比赛的教学团队。
2.教学团队(2-4人),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企业兼职教师不超过1名。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
3.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以及在2021、202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报名参赛。参赛作品不占用本院部参赛名额。
四、参赛作品及材料
(一)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体现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要求,促进书证融通,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内容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习实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匹配,强化核心技术技能训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获2021年、2022年省赛奖励的作品不得参赛。
(二)参赛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等文档资料,以及课堂教学片段视频资料,具体要求见附件2。
(三)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和课程须在近3年内实际开设,并有在校生。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所有参赛作品材料及其文件名(属性)、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均不得出现市、县(市、区)、学校、二级院部和团队成员的任何信息。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参赛资格。
(四)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责任自负。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
五、比赛形式
比赛实行初赛、决赛两轮赛制。
(一)初赛
校内外专家在线评审参赛作品材料。按初评成绩排序,以参赛总数的60%确定进入现场决赛名单。
(二)决赛
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实施报告、针对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回答评委提问。
1.内容介绍与教学展示。教学团队按时进入比赛室,首先由1名教师结合 PPT 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然后由2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介绍教学实施报告时间不超过5分钟,两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合计时间10分钟。参赛团队可根据需要携带教学模型、挂图等。
2.答辩。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提出2-3个问题(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教学团队针对问题,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时间不超过5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六、奖项设置
根据进入决赛作品的总数(各组之和)设置奖项,初赛分值40%,决赛分值60%,其中: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并设优秀组织奖若干。推荐省级比赛作品时,则根据省赛中组别和课程的布点情况统筹考虑,择优调整团队人员构成并确定参赛作品。
七、其他要求
(一)推荐报名。4月20日下午16时前,各院部教学科将部门盖章的报名汇总表(附件4)和本院部选拔活动总结报告(附照片)纸质材料交教师发展中心412办公室卢静老师处,电子版发教师发展中心OA。
(二)材料上传。4月20日晚上24时前,教学团队负责人将参赛作品材料(教案、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上传至教学能力比赛评审平台http://sdlgjxnl2023.contest.chaoxing.com/portal,登录账号密码为超星学习通账号密码。
(三)决赛时间:5月初。
各二级院部要高度重视本次教学能力大赛,选拔出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学校比赛,把组织选拔赛作为学习把握最新职教改革动向,提高我校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推进课堂革命的良好契机,并为参赛教师制作优秀作品创造条件。希望全体老师认真研读通知要求,积极总结凝练提升教学实践经验,精益求精准备各项大赛申报材料,把备赛和参赛当成提升职教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平台。
联系人: 王 颖15953735481 卢 静15092675319
技术支持:侯圣勇15054861210 周建坤18264715134
附件:
1.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名额分配表
2.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要求
3.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
4.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表
教师工作部
2023年3月22日